第十七期 2016年9月 第十七期 2016年9月
列印本篇

兒子的生命和僕人的事奉,是我們盼望達到的目標。神怎樣在人的身上把這個不可能的事做成可能?我們從約翰身上來看神怎麼把祂的旨意實現出來。神能在彼得身上做出來,在約翰身上做出來,在保羅身上做出來,也可以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做出來。我們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明白的,到底我們活在這個地上,神花那麼多的代價來揀選我們,拯救我們,到底把我們帶到怎樣的光景?到底我們作基督徒,在今生幹甚麼? 

神的目標

首先看神的目標;祂要達成甚麼?我家裏有三個兄弟,我是老大。父母都對孩子有盼望的,有一天,父親把我們三兄弟帶到臺灣的一所大學門口,說:看這所學校,我要你們三個都進這所學校。父親的目標很明確,所以我們三個都知道爸爸心裏就是想這件事,能夠完成,就是好孩子;完成不了,就是糟糕的孩子。神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到底要把我們帶到甚麼目標,這點必須明確。

耶穌受洗是非常特別的事。按理說,耶穌不需要受洗,因為祂是一個無罪的人。但是耶穌對施洗約翰說:我們理當盡諸般的義。那個時候,可能有上千的人受約翰的洗禮。但只有一個人,當祂受完洗以後,有特別的現象發生:天開了。可見耶穌受洗跟我們受洗是不一樣的。天不但開了,而且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在那一刻,我們看見聖父、聖子、聖靈同時顯現。那一刻,父為子作見證。也就像神創造亞當後說,很好;神就賜福他。在復造的第七天,亞當享受了神的安息。自從他犯罪以後,再沒有一個人被神說「很好」。相反的,沒有一個義人,連一個都沒有,都成了神的仇敵。

從亞當直到耶穌,四千年的時間,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神的標準。當耶穌來了,祂在人類的歷史出現,神向整個人類發表一個見證:這是我的愛子,祂使我滿意,祂是我所喜悅的(太三15-17)。這是第一次父為子作見證。

然後有一次,耶穌帶三個門徒上山去,在山上耶穌變了形像,父為子又作見證:「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祂。」神要我們跟隨主的人,有一個責任,就是聽祂,因為祂是主。那個時候,彼得說:我要搭三座棚,耶穌一座,摩西一座,以利亞一座。平起平坐。父神不同意,把摩西和以利亞兩位撤了,只有耶穌留在那裏,並且吩咐他們說,「你們要聽祂」。這是第二次天父為耶穌作的見證(太十七1-5節)。

還有一次,是第三次,記載在約翰福音第十二章二十三節。那時耶穌講到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此時神為祂作見證。那一次父神做了甚麼?祂像打雷似的從天上回應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也就是說,這位耶穌表明了祂這粒麥子要落在地裏死了,結出許多的子粒來。祂把神的心意完全地發表出來。這樣讓神得着榮耀,而且還要再得榮耀。

所以,我們知道耶穌所說和所做,能夠讓父神完全的滿意;不但滿意,而且得到了榮耀。從這幾段聖經的啟示,我們就知道神心中那個完美的人是甚麼樣的。神把祂的兒子差到地上,展現給所有人看,「這個就是我心目中想要的那個人」。

把這個故事拉回四千年前的時候,神造第一個亞當的時候,不是就是這樣造他的嗎?三一的神開了一個會,有了一個結論:我們要按照我們的形像與樣式,造男造女。神的心意表明出來了,神造的人,應該像神的兒子與樣式。保羅在羅馬書第八章的二十八至二十九節,說到甚麼是神的旨意:「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這就是神的旨意:神要我們效法祂兒子的模樣,就是模成祂兒子的形像。

「模成祂兒子的形像」,這是神在每個墮落的人身上所要做的事。目標很明確。盼望所有弟兄姊妹,在我們的頭腦中,不要有第二個或其他的念頭,神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那個目標是一樣的。都要像祂的兒子。怎麼像法呢?兩個;一個是形像,一個是樣式。形像是抽象的。神兒子的愛,神兒子的信實,神兒子的謙卑,神兒子的公義等等,這些神兒子的性格都包含在這「形像」裏面。而祂的樣式,講到祂外表的樣式。請問我們像不像?差太遠了。神還要在我們身上做很大很大的工程,來把神所要的做出來,裏外都得像。裏面是指着我們的性格,外面是我們的外表。

「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這句話是甚麼意思?意思是人本來有榮耀,我們卻虧缺了神的榮耀;我們本來應該是個發光體,但看來看去,沒有人臉上有光的。這就是虧缺了神的榮耀。因為罪在我們裏面,榮耀就消失了。因此,神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要做的事情,甚不容易。祂從天降到地上,三十三年半,走完這條人生路,最後死在十字架上,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條路,可是畢竟祂自己全部完成了。

主三十三年半把所有工作都做好了。神今天要在我們身上模成祂兒子的形像,需要多少年?我們離開世界以前,能否像耶穌說「成了」,還是完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問題不在神,是我們不肯跟祂配合。最大的難題不是神,最大的難題是「我」。神在我們身上真是用心良苦,但我們不合作。

神要得着甚麼

就我們的題目:神兒子的生命和僕人的事奉。那麼我們問:神需不需要我們服事祂?有一次保羅到雅典去,他看見整個雅典城裏充滿了偶像,其中有一個偶像叫「未識之神」;所以他向雅典人講了一篇道。那篇道裏有二點很重要的真理:一、神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二、祂也不用人來服事祂,好像祂少了甚麼。

人卻自作多情,天天想為神造一個殿。古時候的人要建聖殿,現在的人要建教堂。然後說,這就是神的家。人問「你去哪裏」,回答說「我去教會」。神到底要甚麼?我們老是表錯情,我們覺得要這樣服事,要那樣服事神,我們熱心得一蹋糊塗。

我讀聖經,最感希奇、詫異的話是在瑪拉基書第一章。神說,我巴不得有人把殿門給關起來。我不要聽他們禱告,講東講西,煩都煩死了。他們不是很熱心,不是天天在殿裏事奉神嗎;可是神說:我都不要。由此可知,我們在那裏事奉神,其實是給神帶來很多很多的麻煩;而我們卻不知道,還在那裏搞得熱火朝天。這是很可怕的事。

所以到了新約的時候,主耶穌就說了一句話:將來有很多人到我面前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祢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祢的名行許多異能麼?」(太七22)這三件事如果你都會的話,你是怎麼樣的傳道人。又會講道,又會趕鬼,又會醫病,一等一的傳道人吧。你按手禱告,甚麼病都好,這是最受歡迎的傳道人了。但是當他來到主面前的時候,他以為主對他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可是做夢都沒有想過,主說,「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主根本不認帳。這真是太可怕的事了。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我們傳道、醫病、趕鬼,就是在事奉神。我們為神建禮拜堂,不一定是建神的家。我們搞了一堆人唱歌禱告,不一定是事奉神;有一天神可以完全否認的。到底神要甚麼?我們懂不懂。祂要你講道嗎?祂要你禱告嗎?祂要你醫病趕鬼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主與約翰有良好的開始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裏。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着,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他們說:拉比,在那裏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祂在那裏住,這一天便與祂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約一35-41)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從那裏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太四18-22)

這兩處聖經告訴我們,耶穌跟祂的門徒是怎麼見面的,是怎麼開始的。第一次的見面是施洗約翰指出神的羔羊來。施洗約翰看見主耶穌在路上走,就指着耶穌說了一句話:「看哪!這是神的羔羊!」這個見證乾淨利落。他的兩個門徒聽見老師這樣說,馬上有所行動,去找耶穌。

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着,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英文的翻譯,在語意上稍微有點差異:「你們要甚麼?」或「你們在找甚麼?」這兩個人是誰?其中一個是安得烈(彼得的兄弟),另外一個沒有介紹,他是約翰,就是約翰福音的作者。

安得烈和約翰本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可是聽他老師說「看哪!神的羔羊」,馬上就跟從了耶穌。如果你是施洗約翰,心情可蠻複雜的。明明多年跟着我的,現在我一說了這句話,他倆就跑了。施洗約翰的心胸非常廣闊;他說,「祂必興旺,我必衰微。」人應該去跟隨祂的。不會像我們小心眼:跟我,就不要跟別人。

耶穌第一次看見他們,便問:「你們要甚麼?」或者說,「你們找甚麼?」而希奇的是他們沒有直接回答,反問主一個問題:「拉比,在那裏住?」雖然這是答非所問,卻是非常有智慧的問題。

耶穌不會隨便問問題,祂問就必問到點子上。現在有人要跟着祂,耶穌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要甚麼?你要找甚麼?換着今天來看,如果有人隨便指一個人說:看哪!神的羔羊。我們會去跟從他嗎?不會。所以不要以為事情是這樣簡單地發生。眾生中這麼多人,怎麼知道哪一個是對的?如今假基督、假先知多得很,如果跟錯,跟了個東方閃電,怎麼辦?所以,這件事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

「你要甚麼?你找甚麼?」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怎麼回答就決定了我們的一生。人總有他的夢想,做總統、消防員、老師等等,想發財,想做大官,每個人都有他要追尋的夢。可是,所有在地上努力追夢的人,不管多麼成功,結論恐怕跟所羅門王的結論一樣:虛空的虛空。我們每個人都在追尋,耶穌問:你到底要甚麼?要錢,你可以得到錢;要地位,你可能得到地位;要好的伴侶,你可以得到好的伴侶。但是耶穌問:你認為這一生你要得着甚麼?這個開始是非常重要的。

箴言八章17節:「愛我的,我也愛他;懇切尋求我的,必尋得見。」這兩個年輕人有一個尋求,有一個尋見。他們的第一個尋見是施洗約翰。當時施洗約翰在曠野傳道:「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於是有一群人跟隨他。這些人跟其他人不一樣,他們嚮往施洗約翰發表的東西,他們嚮往天國。天國一定與君王有關係的。這個王在猶太人的語句裏叫做「那基督」;因為他作的見證非常明確:我不是基督,祂才是。所以這群人心裏面是嚮往「那基督」的人。施洗約翰指出來了,就是祂。所以他們馬上就去找耶穌,跟從了耶穌。

耶穌問他們:你們到底要甚麼?他們很聰明,說:「拉比,在那裏住?」為甚麼他們這樣回答呢?因為他們要去看一看,證明祂是否貨真價實的「那基督」。耶穌的回答也很乾脆。「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祂在那裏住,這一天便與祂同住,就找到了答案。安得烈馬上掉頭跑,去找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

耶穌的問題對這兩個年輕人來講,答案是甚麼?他們找甚麼?彌賽亞。找到沒有?問的問題對,得到的答案就對。他們沒有尋求財富,沒有尋求地位,他們只尋求彌賽亞;現在找到了。誰讓他們找到?是耶穌自己讓他們找到。表面看來是他們找到的,其實是耶穌讓他們找到的,是耶穌那天晚上啟示給他們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在找甚麼?你要甚麼?學房從03年靠主的恩典,一直到現在,12個年頭,有不少人讀了,許多畢業了,也有沒畢業就消失了。令我們傷心的,不是來了沒有讀完,而是來了卻沒有學到甚麼。很多時候,我們看學生的作業,答案是標準答案,從網上抄來的。每次看到這些作業,我都很困惑,這些人幹嘛來?這裏沒有發學位,沒有甚麼偉大的教授,來折騰個甚麼勁,何苦呢?所以,你到底要甚麼?這個題目要你自己回答主。

約翰與安得烈的回答是最好的答案,因為他們尋找的目標是對的,神就讓他們尋見。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這是耶穌對每個人的態度。我覺得這個開始很重要,關鍵是我們心裏到底要甚麼?答案是整件事情的關鍵。有這個開始,神可以保證你走完這條路。因為聖經說:「愛我的,我也愛他;懇切尋求我的,必尋得見。」(箴八17)

耶穌與約翰的磨合

約翰與主耶穌開始同行了。與主同行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有很多要學習的,有很多要對付的。約翰有甚麼特點?在馬太福音第四章,我們看見約翰是打魚的,跟彼得同行。

耶穌呼召彼得和他兄弟安得烈的時候,他們正在打魚。耶穌跟着呼召約翰和他的兄弟雅各,他們正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他們就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他們在加利利海邊,可以說第二次被耶穌找到了,耶穌呼召他們。他們的反應是很快的,立刻撇下一切跟隨主。我想,這是因為他們已經與主有第一次的見面,他們已經肯定了耶穌是彌賽亞;所以當耶穌說「來跟從我」的時候,他們二話不說就跟從祂去。

從那天開始,這位老師帶着祂的門徒走上十字架的路,就是主耶穌自己走的路,但我使用「磨合」這個詞。「磨合」就像兩個人結婚,蜜月完後真正要過生活了,便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等許多事情發生。兩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免不了有很多的衝突和磨擦。馬可福音三章十六至十七節介紹了主的十二個門徒,第十七節說到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主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這名字道出這兩兄弟的性情。「雷子」是甚麼意思?脾氣暴躁,兩句話不對就翻臉。

我也是這樣的人,在家裏面幾句話不對,我就會罵人,在外面我不會的。天天被我打雷的就是我太太。約翰和雅各兩兄弟,一對「雷子」孖寶,天天在家打雷。但是耶穌沒有說,你們這種性格怎麼能夠跟隨我?耶穌說,來跟從我。

這是約翰性格突出之點,脾氣很大。雅歌第一章五節,書拉密女說:「我雖然黑,卻是秀美。」我想凡跟隨主的人,在主的眼中看我們是黑的;但是祂覺得我們也是秀美的。神要做的事就是把我們的黑變白。這不是指膚色,是指性格。我們每個人在神眼中是美的,但性格卻是黑的,祂要做的工就是改變我們。

路加福音第九章五十一至五十六節:「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便打發使者在祂前頭走。他們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為祂預備。那裏的人不接待祂,因祂面向耶路撒冷去。祂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啊,祢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麼?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說着就往別的村莊去了。」

雅各和約翰又打雷了。他們生氣,心裏想:彌賽亞來看你們這些撒瑪利亞人,你們沒有用紅地毯歡迎彌賽亞,反而拒絕,真是不識抬舉,燒了他們吧。他們有沒有信心?有,他們有以利亞那樣的大信心。主對付他們,責備他們,糾正他們。這就是耶穌怎麼帶領我們,常常藉着實際的環境來教導我們。

馬可福音第十章三十五至四十一節:「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祢甚麼,願祢給我們作。耶穌說:要我給你們作甚麼?他們說:賜我們在祢的榮耀裏,一個坐在祢右邊,一個坐在祢左邊。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麼?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麼?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

這個故事我們都知道。但那十個門徒看見這兩個人的事,為甚麼生氣?因為他們都很想做首相。他們十二個人都想同一件事,只是這兩兄弟先下手為強。現在他們要去耶路撒冷了。馬上想到主要去作王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誰做宰相,誰坐在主耶穌左邊與右邊,當左丞右相。馬太福音也有相同的記載,但是馬太福音跟這裏不一樣,他們把媽媽也找來說情了。可能這兩段記載是一次,也可能是兩次,第一次兄弟倆親自上馬找耶穌;耶穌沒有答應。他們便把媽媽找來;因為媽媽跟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是姊妹,讓她去說服耶穌。門徒愛不愛主?愛。可是他們的愛主不純,他們更愛自己。所以聖經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雅各和約翰知不知道自己詭詐?他們不知道。這是公平競爭,所以他們用盡各樣的方法,在別人沒有下手以前先下手了。接着耶穌又對付他們。

主在回答裏卻啟示一個很重要的真理:要坐在我的左右,要享受這個榮耀的國度,條件是:我所受的洗你們要受;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洗」與「杯」是指十字架的羞辱和苦難。所以沒有十字架的苦難,就沒有將來的榮耀。主耶穌在這裏教導他們:你們不知道你們要甚麼;因為這個代價太大了,要付很高的代價。你們要經過十字架的苦難,才能談到將來的榮耀。這是耶穌很清楚告訴他們的。而且是不是可以坐在主的左右,還不是耶穌說了算;父說的才算。

在這裏,我們看見人心裏面的自私,而耶穌對付他們的自私。怎麼對付人的自私呢?捨己,就是十字架的捨己。這兩兄弟在這件事情上學到的一個非常寶貴的功課。

馬可福音九章三十八至四十節:「約翰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祢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

這段聖經反映約翰的思路。他看見一個人奉耶穌的名趕鬼,他心裏面有甚麼感覺?就是「黑」,要禁止他。為甚麼?因為他不是我們一夥的。人沒有跟從主,現在用主的名去趕鬼;也可能趕成了。但是約翰竟然不高興。人不跟從主,怎麼可以用主的名?這是甚麼心態?「黑」的心態。我們是一夥的,他不跟從主,他跟我們是不同路的。可見約翰的心胸非常的狹窄。這是這位雷子的另一個特色。

從所舉的例子看這兩兄弟,跟你和我太像了。在教會裏,豈不是也拉幫結派?跟我談得來的是一幫,跟我談不來是異類。如果他講道比我好,我總想把他拉下來。我們心胸非常狹窄,這個就是神要對付我們的。

感謝神,神沒有因為他們這個樣子,就說這種人沒有資格跟隨主。因為他們要主,他們要彌賽亞,所以主拉着他們往前走,一步步來磨合。這就是主在我們身上的帶領,把我們「黑」的性格,一步步帶到像祂一樣。

禱告

主,我們實在感謝祢,祢沒有嫌棄我們。我們雖然墮落到這樣的地步,祢卻從污泥禍坑裏把我們救拔出來。祢不但救拔我們,還要從生命上、從根上改變我們,讓我們被模成神兒子的形像。有誰能做成這件事呢?只有祢,所以祢配得榮耀、稱讚、敬拜。我們讚美祢,祢的揀選是沒有後悔的。我們不管今天甚麼樣的光景,相信那一天都要像祢,能夠發表祢的榮耀、美麗。讚美祢的名。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聯絡我們

香港:
九龍青山道64號名人商業中心1005-8室
電話:2854-4080 傳真:2854-4082
電郵:register@academyofchrist.net

美國:
3615 164th Place SE Bellevue, WA98008 USA
Tel:(425)747-0889, (425)746-7711

加拿大:
天糧書室(Manna Book Store Inc.)
105-3751 Jacombs Road, Richmond, B.C. Canada V6V 2R4
Tel:(604)303-1102 Fax:(604)303-1108

經濟來源

本學房的服事是從主手中接過來的,也就學習在信心 中仰望神作供給,故不收取學費,一切需要均等候神 的預備。盼望主內肢體多為我們這服事禱告,若有神 的感動,願意為學房的需用奉獻;

香港地區:
支票抬頭請寫:「基督學房有限公司」或 「Academy of Christ Ltd」。
郵寄:基督學房 香港九龍青山道64號名人商業中心1005-8室。
或直接存入本學房匯豐銀行HSBC戶口: 491-374088-838 內。
請在存款單上寫上姓名及回郵地址寄或傳真至學房辦事處:2854-4082 本學房會按回郵地址寄上可扣稅之收據。

台灣地區:
可存入: 台灣銀行高榮分行 (ATM代號:004)
帳號: 224001008159
戶名: 社團法人高雄市基督證主宣教協會 (請註明:為「基督學房」)

美國地區:
支票抬頭請寫: Academy of Christ
郵寄:Eastsid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615 164th Place SE Bellevue, WA98008

加拿大地區:
支票抬頭請寫:Academy of Christ
郵寄: Academy of Christ c/o Manna Book Store Inc
          105-3751 Jacombs Road, Richmond, B.C.Canada V6V 2R4

董事成員

主席: 彭動平
副主席兼聯絡主任: 吳淼垚
校長: 劉志雄
副校長: 丁燕嬰
教務主任: 王國顯
財政兼文書: 郭定強
總務主任: 黃漢先
資訊科技主任: 劉啟光

指導老師

丁燕嬰 劉啟光 劉志雄 吳淼垚
張逸萍 彭動平 彭廣純 李大飛
李熙協 林澤揚 王國顯 石鴻生
許炳堅 謝貴枝 郭定強 黃漢先

辦公室同工

常務幹事: 黃頌恩 、 黎悅康
網站系統管理: 譚頌樺 、 馬慶潮
辦公室助理: 黎麗文

通訊

編輯: 黃漢先
設計: 馬慶潮
圖片來源: www.morguefi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