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裏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太四18-20)
「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彼得就拉着祂,勸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作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1-25)
「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祂,要聽神的道。祂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五1-11)
禱告
主,我們感謝祢,祢是那樣恩待我們,祢呼召我們來跟從祢,來服事祢,祢叫我們藉着服事,實實在在更與祢連接。也叫我們藉着服事,把兒子的生命活出來。主!求你與我們同在。我們把一切的榮耀都歸給祢,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這一次特會的主題是「兒子與僕人」,我們願意從三個跟從主的僕人—彼得、約翰與保羅—來看我們怎麼樣站在兒子的地位上,帶出僕人的服事;或者說是以兒子的生命帶出僕人的事奉。而我的責任是交通「彼得」從彼得看在兒子的地位上作僕人。
吃分別善惡樹帶來的後果
我們先回到創世記。神造人的時候,把自由意志放在人裏面。可以這麼說,那時人是中立的,神要他去作一個揀選:園中的果子你們都可以吃,只是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你們不能吃,你們吃的日子必定死。園中有甚麼樹呢?有生命樹,有分別善惡樹,還有其他果樹;這其他的果子是為了人身體的需要,作人的食物。生命樹呢?從名字就知道,這果子是叫我們去得生命。一切果樹都是神設立的,是好的,所以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也不是壞果子。然而神禁止人吃這別善惡樹的果子,祂說,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仇敵撒但在地上先行一步,要破壞神的計劃,雖然牠並不完全知道神計劃的中心,但是牠知道的比我們多,因為牠是比我們高等的受造物。牠對夏娃說:「你吃的日子不一定死。」夏娃看到那果子悅人的眼目,是她喜愛的,而且相信牠的話,能使她有智慧。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是給人哪方面的食物?魂。那果子悅人的眼目,使她喜愛,這就觸動了人的情感。這果子能使她有智慧,就觸動了她的心思和理性。當人的理性、情感、心思被觸動的時候,人就要做一個決定:「我要……。」就是這樣,我們的始祖就上了當,此後就一直發展他的魂。
人活在這個自由的選擇裏面,作了錯的選擇,帶出來的結果是甚麼?是叫人的心、人的魂、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意志大大地膨脹。當人的魂在大大膨脹的時候,人從魂裏面所支取的不是神的生命,是誰的生命?是撒但的生命。因為你接受了牠的權柄,因為牠叫你去,你聽了牠的話;神叫你不要去,你不聽。你聽了牠的話,叫你眼睛明亮,叫你有智慧,叫你知道這個、知道那個,叫你能夠分別善惡,這不是錯的。你知道甚麼是善,甚麼是惡,你知道是知道,但是你所要的善行不出來,你所不要的惡偏偏去行。人就是落在這樣的一個光景的底下,人墮落了。
神一直在向人呼召
我們這些服事主的人,雖然是蒙恩得救,好像是知道基督的旨意了,好像比別的人好一點;但是在我們的骨子裏面,在我們生命裏面,在有生之年活着的每一天,裏面都有撒但的攪擾,這是因為人揀選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所帶來的惡果,它一直還在我們身上。
人犯罪以後,神來找人,祂呼喚說:「人啊,你在哪裏?」感謝神,祂不只向我們的始祖呼召,祂一直在向人呼召。我們的主到世上來,祂呼召門徒,祂呼召彼得,對他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在彼得的經歷裏,我們看見主一直在呼召他,呼召他甚麼呢?呼召他從自己,從肉體裏出來。
弟兄姊妹,主叫我們來跟從祂、服事祂,原因何在?是因為主有很多的工沒有完成?祂缺乏作工的人?若僅為主的工作,祂可以叫天使來做,很快就甚麼都完成了,祂召我們,反倒給祂增亂添煩。主呼召我們跟從祂,服事祂,是要解決我們始祖在伊甸園裏那個錯的揀選所帶出來的惡果。叫我們這個人在跟隨與服事中,在祂的手裏,被作成我減少,祂增加。
彼得前書一章六節:「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今天主叫我們憂愁,叫我們在百般的試煉中,為的是「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7節);「並且得着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魂的救恩」(9節,直譯)。今天我們已經蒙恩得救了,但我們還是不能過得勝的生活,因為我們的魂還沒有得救。我們來看彼得,彼得的經歷,他在跟從主的路上所受主的對付,正就叫我們看見魂的救恩。
路加福音第五章的記載,並不是主第一次與彼得接觸,在其他經文,我們看見主與彼得近距離的接觸有很多次。主今天叫我們服事祂,其實有一個目的,就是叫我們真正與祂有個人近距離的接觸。當我們與祂更近距離接觸,我們就更認識祂,更經歷祂,也在祂的面光中認識我們自己,以致我們就不敢靠自己。
主呼召彼得
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了主第一次呼召彼得的故事。彼得的兄弟安得烈遇見了主,便找他的哥哥,對他說,我遇見彌賽亞了。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着彼得,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那時彼得還沒有真正的認識主,沒有跟從彌賽亞,他繼續他打魚工作。此後有路加福音第五章的故事(馬太福音第四章和馬可福音第一章所記大概是同一件事)。那一次,彼得的生命真正的被主抓住了。
那故事記載彼得打魚,打了一個晚上,一條魚也沒有。早上耶穌來到那裏,很多人要聽祂講道,祂就上了彼得的船,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講完了,就對西門彼得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有甚麼反應?是不是主一說他就聽話?他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我相信他們那個時候挺累的。他看着耶穌的臉色表情,就沒有辦法。主耶穌吩咐他下網打魚,那個「網」字是眾數;意把你所有的網或你同伴的網通通撒下去。「他們下了網」,這「網」字為單數,他只下了一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對彼得來講,打魚是家常便飯,是專家。但是主說,你把船開到水深之處,把所有網都撒下去。他覺得不可能有魚,就應付着勉強下了一個網。當他看見打了那麼多魚的時候,便很驚訝。
弟兄姊妹,多少時候我們的主在我們日常生活裏面,在我們最有把握的事上面,一直地向我們說話,向我們顯現。我們覺得驚訝嗎?覺得震驚嗎?今天我們跟從主,我們的眼睛有沒有真正地被開啟?如果沒有,或者曾經有,但現在已經沒有了;那你服事主,你跟從主,可能已經太勉强了。你與主不夠親近,不夠與主同負一軛,所以你沒有這些經歷。
這只是一個開始,但如果沒有這個開始,那我們對主的認識還是頭腦的知識,我們對主的感覺不夠切身。所以彼得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這句話,當人真正遇到主的時候,怎麼叫主離開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是因為覺得不配。弟兄姊妹,你有這個感覺嗎?
在約翰福音第一章,我們看彼得似乎被主呼召,被主得着,但是他竟然離開主,回去打魚。在路加福音第五章,當主吩咐他的時候,他才半信半疑勉強聽主的話。多少時候我們也落在這種光景裏。但是彼得,主揀選他。因為主認識他。他是一個真誠的人。他在主面前是那樣地真,那樣地直,那樣地單純,也是那樣地充滿自己;所以他說:主啊,我是一個罪人,求祢離開我。實際上他離不開主,他這麼說是因為他覺得他不配跟從主。他說:主啊,我這樣的罪人,怎麼能夠配與祢這麼接近呢!弟兄姊妹,當我們在光中認識自己的敗壞、罪性、軟弱,我們裏面是那樣地願意與主親近,但是又覺得我們是那樣地不配跟祂接近。當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心思,這樣地放下自己的時候,我們才真正開始學習走跟從主的路。
主一再對付彼得
當彼得有了這樣的開始,就行了嗎?每一次對主的經歷,我們就真正能夠好好地跟從主嗎?我告訴你,那個分別善惡樹果子帶來的禍根,你不知道它有多深,你不知道它對我們影響有多大。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多少時候放鬆,覺得沒問題,我們還可以跟從主,後來失敗的原因。所以主在彼得的身上,一而再的對付他,叫他學習捨己。
要作僕人,一定是按着主的時間、主的意思,依靠主,不能有你我的摻雜。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二十一節:「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彼得如何回應?彼得就拉着祂,勸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祢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這事發生是在甚麼時候?是彼得剛剛得着啟示之時,那時耶穌問:「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祢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彼得得了這麼大的啟示,因着這啟示,新約聖經第一次把教會的異象和啟示帶出來。彼得是一個不得了的門徒,是大師兄。可是一下子就挨罵,被主說你這個撒但。彼得的確有啟示,但是真知道嗎?如果我們真看到在我們裏面,那個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的影響一直在裏面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剛剛上了三重天,一下子又跌到地上來了。我們就是因着始祖接受了那個黑暗的權柄,那個罪性就一直在我們裏面,根深蒂固。所以我們以為我們所知道的,還是不知道。因此主耶穌當剛說完「我要受死」,彼得馬上說:「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祢身上。」他想到主,但是有人說,想到主就想到自己。「主啊,祢不能上十字架;如果祢上了十字架,我怎麼辦?」我們的己隱藏在底下。表面上我們是為主,是為弟兄姊妹,是為真理,其實也是為了我的工作,我的看法,我的前途,我的意義。所以主說:「撒但,退我後面去,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多少時候,撒但躲在「己」的後面,藏在我們的心思裏面,藏在我們的魂裏面,叫我們只體貼「己」的意思。所以主是這樣直截了當地對付彼得。
彼得剛受到責備,學了功課,到第十七章,他又來了。主帶着三個門徒上了高山,在他們面並改變了形像。當他們看見摩西、以利亞顯現,與耶穌站在一塊。在路加福音第九章,我們看見主在那裏禱告,他們在幹甚麼?睡着了。突然之間醒過來,不得了,他們看見摩西和以利亞。彼得立刻反應說:「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祢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一座為祢,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太十七4)這裏太享受了,我們不要下去了。在第十六章,彼得說:祢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然而基督是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的。彼得把主的話扔在一邊,如今他對主說,不要下山去,我們在這裏真好,我滿足,祢也滿足,幹嘛要去受死呢?我們看見了異象,我們的看見、我們的服事,沒有比我得滿足得享受更重要!所以神在這裏又對付他。「說話之間,忽然有一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5節)神說:你不要講話,不要自己出主意。
到二十四至二十七節,彼得又說話了。有收丁稅的人來問他,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麼?」彼得很快作出獨立的判斷:「納。」跟從主多年,與主這麼接近,他認為自己知道主的心:納丁稅是聖殿捐,耶穌是神的兒子,祂是遵守律法的,這個沒問題,不要麻煩祂,我給祂作主是了。今天多少時候,我們也這樣自以為是,做出僭越了夫子的位份。這是分別善惡樹果子所帶來的結果。然而耶穌問他:「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彼得說:「是向外人。」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但恐怕觸犯(觸犯原文是絆倒)他們,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牠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主知道怎麼對付彼得,主知道怎麼對付我們每個人。主叫他去釣魚。他是懂釣魚的人,不但懂釣魚,他一網就打得許多魚。但是他怎麼知道釣那一條魚能得到一塊錢呢?而且主知道他是網魚的,叫他去釣魚不是折磨他?彼得是沒耐性的人,主藉着這樣的功課對付他的急脾氣。我不知道彼得釣魚的時候想甚麼。我猜他在那裏一直想,耶穌是主我不是主,耶穌是主我不是主。
不單這樣,主還對付他甚麼?記載在十八章二十一至二十二節:「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彼得的兄弟是安得烈。安得烈為人安靜謙虛,而且也愛他的哥哥彼得。試想弟兄兩個人在一起,是誰得罪誰?但是彼得說,我兄弟得罪我,我饒恕他幾次?七次?很不錯了吧!這又是分別善惡樹果子帶來的後果:自以為義。藉着服事,藉着與主近距離的接觸,主叫他學功課,叫他受對付。到了最後,二十六章三十三至三十五節:「彼得說:『眾人雖然為祢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祢同死,也總不能不認祢。』眾門徒都是這樣說。」其後他們來到客西馬尼園,主叫他們警醒片刻。第四十節:「來到門徒那裏,見他們睡着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麼?』」
主被捉拿了,被帶到大祭司那裏受審,彼得跟着來到外面的院子,被人認識他是耶穌的門徒,彼得否認,三次不認主。路加福音二十二章六十一節,主在大祭司的院子裏面轉過身看彼得。正好彼得也在那裏偷偷地看院內的主,因為他不甘心他的主被害釘。四目相投。主這麼一看,他就出去痛哭。彼得對自己深惡痛絕,他看到自己的失敗,自己的問題,便痛哭了。
弟兄姊妹,我們「己」的表現,雖然跟彼得可能不一樣;但是本質上是一樣。隱藏的肉體有時候更難對付。我們何等需要主看我們一眼,透視我們裏面隱藏的東西,像彼得一樣,不需要講甚麼話。我們今天知道得太多,講的也太多,但還是不認識我們的己。只有當我們真正被主這樣看一下的時候,我們才開始厭惡自己,恨惡自己,我們才真正了解為甚麼主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主呼召我們來跟從祂,服事祂,主與我們有近距離的接觸,為的是叫我們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叫我們這些作僕人的,連上兒子的生命,不再根據自己,不再根據知識,不再接受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所帶來惡果。叫我們吃生命樹的果子,站在兒子的地位上。基督是我們的生命,我們接受生命。當我們在主面前這樣認識主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夠事奉祂。
禱告
主,感謝祢,還給我們一點的時間,讓我們在生命裏學習功課。求祢開我們的眼睛,叫我們真正看到我們的敗壞、我們的己,我們的自以為義。我們愛出頭、出主意,我們不認識自己,更不認識我們的主,但願祢天天在我們的生活裏光照我們,讓我們認識祢的奇妙、祢的作為,叫我們與祢更接近,叫我們與祢的生命連接得更親密,讓我們更像祢。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