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腓2:5-11)。
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就我個人言,腓立比書第二章吸引我的有好幾個原因,第一、就是有一段非常吸引的經文:5-11節論到基督。有甚麼比基督更吸引我們,叫我們覺得更寶貝的呢?在整本腓立比書裏保羅就是把基督看成了唯一的,他活著就是基督,不管在甚麼情況下,他要叫基督照常顯大。腓立比教會是一個好的教會,是從頭一天就同心合意的興旺主的福音,哪像這麼好的一個教會,還要講基督嗎?這是我們的想法,聖經卻告訴我們永遠要講基督。保羅從大馬色路上蒙召以後,神就把祂的兒子啟示給他,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心志,他說:這位是誰?是神的兒子,要我把祂傳給外邦,「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為主」(林後4:5)。所以保羅一直就在傳基督,他知道基督有測不透的豐富,今天講、明天講、天天講,一直講到我們見主,祂都是測不透的,因祂太豐富了。而且基督成了我們整個的中心,活著就是為彰顯基督,死才有益處。我們在自由的時候基督顯大;在監禁、在捆綁、在患難當中,保羅說「照常」,不因著環境而讓基督在我身上有改變。到了第三章就更清楚了,為基督把一切原以為有益的,都看作有損的,為基督丟棄萬事,把萬事看作糞土。
基督跟保羅這個關係,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講。保羅知道,就我們個人來說,就教會來說,基督是不可以分開的。這確實叫我非常愛慕的一章聖經,因為裏面有一個最叫我們愛慕,叫我們要追求的,我們為祂要丟棄萬事,為著祂要把萬事看作糞土。詩篇第十六篇四節說:「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我非常喜歡這一節聖經,在我們裏頭只有基督,甚麼東西代替了基督,哪怕只是代替百分之一,就會發現我們的屬靈情況,那愁苦要加增。唯獨基督在我們裏面,甚麼時候基督被代替了,不管你覺得有多麼大的理由,多麼的合情合理,只要是代替了基督,哪怕是萬分之一,你我裏頭都會感覺到愁苦加增。所以保羅對腓立比的教會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就是我們這次的主題「合神心意」,一個甚麼樣的情況能夠合神心意呢?若是能夠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我覺得這就是合乎神的心意,因為神的心意就是讓我們以耶穌的心為心。
活出神的道
第三、我覺得腓立比書有一個非常好的內容,這內容是甚麼呢?就是有好的言教,話語的教導,又有好的身教。這話語的教導,在二章一到四節,十二節到十六節,這些可以包括著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教導。這些教導內容豐富,是我們的需要。第二章還有一個非常好的身教,提到保羅自己,他為著腓立比教會,能夠把他們的信心當作一個祭物獻上,他為著這個被澆奠。他說這是我的喜樂,這是基督的無私,這是基督的捨己。另一個是提摩太,再一個是以巴弗提。這兩位,以巴弗提可能比較中年,提摩太可能比較年輕。我們在他們的身上看見了主的身影,捨己、謙卑、順服。保羅說別人都求自己的事,提摩太求基督的事,關心腓立比教會。而以巴弗提同樣不顧性命,生了病,也不顧這個病的情況,繼續到羅馬去,代表腓立比教會服事保羅,把腓立比教會的饋送送給保羅。所以當保羅要打發他回去的時候,他告訴腓立比教會說:「要尊重這樣的人」。
為甚麼今天教會聽了好的信息卻得不到造就?就是因為傳信息的人本身沒有好的榜樣,甚至於有不好的榜樣,所以把所傳的信息打了折扣。保羅所得的啟示非常大,他說,有一根刺加在他身上,免得他啟示太大過於自高。真的要講啟示,保羅可以講很多,但是保羅更注重的是他的身教。這一點希望能讓我們彼此提醒。一個學習事奉的人,有了知識很容易就偏重於言教而忽略了身教。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五節說:「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裏,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不獨在乎言語,不是只有話語,更有:「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裏,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這就叫做身教。為著教會的緣故,我們該怎樣為人?二章十節:「我們向你們信主的人,是何等聖潔、公義、無可指摘。」這就是怎麼樣的為人。這幾句話非常簡單,卻包括著非常豐富的內容,何等的聖潔、何等的公義、何等的無可指摘。你們可以知道這是真實的,不然保羅怎敢講這句話?若是一個人身上帶著叫人可以指責的東西,他敢說你們知道嗎?「有你們作見證,也有神作見證。」神作甚麼見證?我們的全人、我們的動機、我們的意念乾淨不乾淨?別人看不到,但是神知道,這就叫做工人。
還有在使徒行傳二十章,當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到以弗所去請那些長老來的時候,那段講話非常感動我,我每一次都會流淚。十七節:「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這句話非常重要,這是看得見的,不是光口裏說說就算了。他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西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始終」從開頭到末了我的行為是怎麼樣的,你們知道,這是他的身教。二十節:「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裏,我都教導你們。」這是他的言教。他還繼續說:「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33-34)。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35)。主耶穌給我們立下了榜樣,保羅就效法基督的榜樣有好的身教。
保羅自己這樣,也告訴提摩太要這樣,在提摩太前書第四章裏保羅說:「你若將這些事提醒弟兄們…」提醒別人這就是言教。但不要忘記提醒的也要包括自己,你不要對人說「你要敬虔」,而自己卻不敬虔;告訴別人說「你要聖潔」,自己卻不聖潔。要提醒自己,所以這個字就包括言教和身教。他又告訴提摩太:「要在言語、信心、愛心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以主的意念為意念
保羅告訴腓立比教會:「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句話新譯本的翻譯是:「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意念」。我覺得這個翻譯比較好。「心」就是「意念」,這字在整本腓立比書裏是被強調的一個字,怎麼知道呢?因為常常提到這個字,而這個字所提到的一些經文,主要是指著意識形態方面,思想方面,怎麼看法,怎麼想法,在意識形態方面的一種價值觀、事奉觀。我們的存在,我們的生命,我是怎麼看法。這一切保羅叫腓立比教會要有主的意念,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
這樣的意念是指著甚麼呢?應該是指著第二章的第二節到四節的內容。二到四節:「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因為把上面幾個內容講完了以後,接著說:「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而後一句,就進一步強調了這個意念的來源,因為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意念,這個意念是來自耶穌基督,這個意念是從耶穌基督身上可以看到的。那麼這個意念就非常重要了,不是說可有可無了,這是必須有的,以耶穌基督的意念成為我們的意念。「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意念」。這句話若更準確的翻譯是:「這也是在基督耶穌裏」。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而這個意念,也是在基督耶穌裏。
這句話該怎麼領受呢?我個人覺得應該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在基督耶穌裏可以看見這意念的產生,因為我們與基督生命上的聯合,基督的生命成了我們的生命,所以基督的意念也就成了我們的意念。我們從信主那天起,我們就有了基督的生命,這個生命讓我們的身心意念得著改變,使我們有了耶穌的意念。這句話的另一面,就是這意念在基督耶穌身上,是在基督耶穌身上可以看到的。因為下面就看到了這個意念的具體表明:「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另外你看這句話:「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實際就是這樣的意念在你們中間,也在基督耶穌裏。在基督耶穌身上,我們所看到的這意念,祂的捨己,祂的謙卑,祂的順服,而在我們的彼此相待上也應該以這個意念作為我們的意念。如果我們看英文聖經,就看見第六節的開頭:「祂本有神的形像」,這個「祂」是一個陽性代詞,它的前詞是一位人物,所以在基督這一位身上我們看到。另外一個就是新譯本所翻譯的:「你們應當有這樣的意念,這也是基督耶穌的意念」。「這也是」這是兩者的一個比較,是說我們應該有的意念也就是主的意念。所以我說這兩者是當把它結合起來看,自從我們信了耶穌以後,我們與主聯合,我們裏面的生命就起了一個非常的改變,這改變是具體的,我整個人被主改變,所以我的意念也被主改變,主的意念代替了我的意念。這也是我們在追求上的一種操練。
主的意念的實際
我們的主祂已經給我們立下了榜樣,我們不是看某某人,是看主,看主的榜樣,祂的捨己,祂的謙卑,祂的順服。同時主給我們一個力量。我不曉得大家怎樣,我常常覺得,甚麼時候我覺得好像我在捨己,一想到主耶穌的捨己,祂的倒空,我就不敢說我有甚麼捨己,不敢談這個問題。因為和主的那個捨己一比,我們的捨己真算不得甚麼。有的時候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捨己,在這點上掙扎來掙扎去就是捨不掉。但是感謝主,最後,我們還是把它捨掉了,把他獻上了。力量從哪裏來的?就是想到我們主的捨己。所以這個榜樣不僅是給我們一個模範,一個標準,也是給我們一個力量,讓我們有力量去捨掉我們應該捨掉的。
所以聖經在這裏提到主耶穌的意念,第一點就是祂的捨己:「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真感動人啊,因為這位取了奴僕形像的是誰?若是你,是我,真不值得,這個是非常不一樣,祂是神啊,祂與神平等啊。弟兄姊妹你想想,我們的捨己,我們捨來捨去還不都在人的圈子裏頭,捨來捨去都還在人的層面上。在這一個平面上,我們會覺得我們捨己,某某弟兄捨己,某某姊妹捨己。弟兄姊妹啊,你看看主的捨己是甚麼?祂是從高到低,這實在沒有辦法講,儘管有些神學家講主的倒空自己,倒空祂的榮耀,倒空祂的寶座,倒空…倒空。我覺得沒有辦法講,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去過天上,除了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主在天上是榮耀的,究竟天上是甚麼樣?我們一點都不知道。所以我們要說主撇下天上這些東西,我們要具體把它講出來,在我覺得很難,沒有辦法講,因為我們必須知道天上到底是怎麼樣,我們才知道主啊,這些東西祢都把它撇下了。
但是捨己可以感動我們在主的面前伏下來,這是真正的無私,真正的毫無保留。「祂本有神的形像」,「形像」這個詞是代表祂背後的實質,祂有神的形像,祂是神,「不以自己與神同等」那同等和神還有甚麼區別?應該有區別,如果沒有區別,為甚麼還要說這句話呢?我想「同等」可以看約翰福音第五章,那裏提到猶太人認為基督把祂自己和神看作平等,所以要害祂。而主耶穌的最後解釋:父怎麼樣作事,子也怎麼作;父怎樣叫死人復活,子也怎麼作;父不審判人,乃將權柄給了子。這一些都是解釋祂和神的平等,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領受,可以作為一點參考。所以叫人尊敬子如同尊敬父。祂的平等是包括祂的權柄、祂的能力、祂的工作、祂的功能,和父完全是一樣的。這樣的一位神,真是至尊、至榮的一位神,「反倒虛己」把自己倒空。
主倒空祂自己
祂這個倒空,我們該怎麼解釋呢?我覺得就是下一句話:「取了奴僕的形像」,從最高到最低。形像還是代表實質,祂是神,和神平等,祂成了一個人。在社會上,祂成了地位最卑微的一個人,算不得甚麼的,也不起眼的一個人——奴僕。要知道當時的奴僕是被人瞧不起的;一個最低微的人,這就是我們主的倒空,從至高到最低,毫無保留。若是我們今天要效法主耶穌的倒空,就是我們從高到低,我們毫無保留,一點都不保留,有一點保留那就不是主的捨己。倒空自己,兩句話把祂在永遠裏的那榮耀的神講好以後,就是這一位神成了一個人,成了社會上最卑微的。弟兄姊妹,你我今天的捨己從來不可能說,我成了一頭小狗。會嗎?我捨己,會把我降低,降成一頭小狗、小貓?不可能的,我們仍然是在人的層面上。我們的主,祂是怎麼樣的捨己?真是求主光照我們,叫我們看見在捨己的這一個功課上,我們需要實在的操練,認真的操練。不要以為我們已經在捨己了,你覺得我已經不錯了,我請假到這裏,我工資扣掉了,我為主捨掉了。弟兄姊妹啊,那叫捨己嗎?我們的主,從那麼高到那麼低,毫無保留,沒有覺得說我與神平等,我怎麼可以呢?祂反倒來取了奴僕的樣式,來作一個奴僕。奴僕就是說到服事,所以主說:「我來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可10:45)。這就是神子耶穌。
甘願謙卑順服父旨意的主
接下來說到主耶穌作人以後,有兩點:一個就是自己卑微,祂的謙卑,祂的謙卑是甘願的,為順服父的旨意,祂甘心謙卑。祂是和神平等的,祂是神,祂卻甘心謙卑。沒有任何外在的壓力,是我們的主為了別人的益處,為了順服神的旨意,祂甘願謙卑。弟兄姊妹,「謙卑」這個字太美了,我只好這樣講,這個字非常的吸引我們,叫我們樂意效法主的謙卑。主的謙卑是新約所強調的:「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11:29)。這也是舊約先知所預言這位彌賽亞的重點。以賽亞書四十二章:「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裏所喜悅的」(1)。實際上在我的僕人,我所扶持之後,還有兩個「我」字,中文沒有翻出來,「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我所揀選,我心裏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祂」。這多次「我,我」說話的是耶和華神,我們就知道這一位僕人不是一般的。我所扶持,我所揀選,我心裏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祂,這是一位非比尋常的僕人,祂顯出的是一位非常尊貴的僕人,因為神喜歡祂,神揀選祂,神心裏喜悅祂,神要扶持祂。
接下來,我們看祂的工作,「祂必將公理傳給外邦」。第三節的後一句:「祂憑真實將公理傳開」。第四節的後半部分:「祂在地上設立公理;海島都等候祂的訓誨」。這是祂的事奉。祂的事奉非常的偉大,祂要把公理傳開。「祂憑真實將公理傳開」,「祂在地上設立公理」。馬太福音十二章二十節說:「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叫公理得勝」。這是一句很叫人安慰的話,可見這個公理就是神的啟示、神的救恩,是得勝的。所以這位神的僕人的工作要成就莫大的救恩,而這救恩是「得勝」。這個真叫我們堅固,不要看今天的惡勢力,我們的主是得勝。不要看我今天被一個試探,引誘糾纏不堪,我真是苦啊!弟兄姊妹,救恩是得勝的,祂要把我們救出來。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人說,我沒有掙扎,我沒有爭戰,我從來沒有犯過罪。我想我們還沒有到那個地步,我們常常在掙扎爭戰當中,我們灰心,我們喪志。但是這裏說,我們所得的這位僕人所設立的公理,乃是得勝的。這裏說的「眾海島」,馬太福音說「外邦人」,就是外邦。這一個啟示,公理不僅是得勝,還是普世的,當然不是指普救論。
我想這也就是祂的事奉。祂有尊貴的身份、偉大的工作,祂道成肉身,祂的態度怎麼樣?第二節:「祂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祂的聲音。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這就是祂的謙卑。祂身份那麼尊貴,工作那麼偉大,有這麼一個偉大的工作,我是誰啊?我是神所喜悅的,神所揀選的,還不到處宣揚嗎!但祂不揚聲,連街上也聽不見祂的聲音。主耶穌在地上作了那麼多的工作;有人說,我要這樣,主說,你可以回去,但你不要給我傳名。祂的謙卑。我們今天是甚麼情況?我們在教會裏是甚麼情況?我們在弟兄姊妹中間是甚麼情況?我們在同事中間、在家人中間,我們如何謙卑?像主嗎?但願神的話感動我們,叫我們能真謙卑下來。
隱藏祂的榮耀尊貴到死的主
再看五十三章:「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這是耶和華的膀臂,但這個膀臂是個甚麼情況呢?「祂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羡慕祂」。看不到祂那屬天的尊貴,看不見祂那屬天的性質。人看起來好像一個嫩芽,而且這嫩芽從乾地裏出來,這不起眼的東西。在乾地裏能長得好嗎?主生在客店,就是客店也沒有祂的地方。祂是誰?本該是富足,祂的話說:狐狸有窩,飛鳥有巢,祂沒有枕頭的地方。祂葬在別人的墳墓裏。這就是我們的主在地上所走的一條路。那麼我們求甚麼?我們求榮耀嗎?我們求富足嗎?我們求享受嗎?約翰福音第十二章說,祂像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非死不行,死了以後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接著,祂向我們這些跟隨祂的人同樣的要求,叫我們像祂一樣。「若有人要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走的是甚麼路,你也要揀選那條路。主在地上被人家說:「拿撒勒還出甚麼好的嗎?」今天我們在地上要甚麼?在主的謙卑裏我們實在看見了自己的傲慢。謙卑是神非常看重的品質,所以神為了讓保羅不要驕傲,曾經有根刺加在他的身上,這就是主要作的工作。真是求主讓我們看到祂的謙卑。
存心順服以致於死的主
接下來就是祂的順服。祂的順服,希伯來書五章八節說:「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學了順從」,好像主不會順從,有的時候不順從。不!我們的主一直以來就是順從,主耶穌說:「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後又說:「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我們的主從來沒有不順服過。所以這個「學了順服」,就應該考慮到在十字架上,也可以包括著在客西馬尼那一個禱告,順服到死的時候。求主讓我們看到順服。我常喜歡保羅所說的:我們為基督作了你的僕人,作了教會的僕人;為福音作了教會的僕人。基督是順服的,所以我們也就成為順服的。我們在保羅的身上看到了基督的順服。
所以「主的意念」簡單的來講,就是祂的捨己、祂的謙卑、祂的順服,可以再一步說祂的聖潔,因為祂絕對沒有犯罪。這就是耶穌的意念。保羅叫腓立比教會用基督的意念,作為我們的意念,不管弟兄姊妹之間的相處、同工之間的相處,我們都要以基督的意念為意念,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合乎神心意的人。
神將祂升為至高
那這節聖經的後半部就是主的升高。當然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前頭我們效法基督的捨己,祂的謙卑、祂的順服,但後來不是我們能夠效法的,是神把祂升為至高。一點都不錯,這是效法不來的。可是主耶穌救恩的工作,給我們開的是怎樣的一條路呢?我們今天要跟隨祂、要服事祂這條路,是從降卑到升高,所以沒有後頭這段升高,就沒有辦法把從降卑到升高這原則性的路畫出來。主的路是先降卑而後升高,先受苦而後得榮耀。我們常說:先是十字架,後是有冠冕。這叫做原則。甚麼叫做原則?就是說誰都不可以例外的。主是這樣;我們不會例外,這是耶穌基督的意念。今天我們跟隨主,要作一個甚麼樣的基督徒?我們今天服事主,要作一個甚麼樣的服事的人?這條路非常清楚的活畫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不可能高過主。主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跟從我就是走這條降卑的道路。隨後主又說:「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這是升高得榮耀。這是我們千萬要記住的,是不可能改變的,不能因著時代、文化而把這條路改變了,不可能。今天我們在地上跟隨主,我們就是要走這條降卑的道路,我們需要捨己,我們需要謙卑,我們需要順服。若是我們違背了這個原則,我們發覺一切都不可能在神面前蒙悅納。要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捨己、謙卑、順服。若是我們這樣作,基督的意念就會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這就是在神面前一個合神心意的工人。
有甚麼比基督更吸引我們,叫我們覺得更寶貝的呢? 基督有測不透的豐富,今天講、明天講、天天講,一直講到我們見主,祂都是測不透的,因祂太豐富了。 在我們裏頭只有基督,甚麼東西代替了基督,哪怕只是代替百分之一,就會發現我們的屬靈情況,那愁苦要加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