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文:哥林多前書第13章,約翰一書第3章16節,約翰二書第1-3節,羅馬書第5章6-8節 |
|
感謝神,不住地帶領我們,行走在祂自己話語的光中。然而當神的兒女要照著神的心意去行的時候,神的對頭總是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騷擾,要叫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迷失方向,或者懷疑自己跟隨主的路是否準確。 |
|
一些使人受騷擾的說法 |
|
如果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從去年開始,在中國大陸的教會,就面對一場很激烈的屬靈爭戰。當然這不單發生在中國的教會,事實在西方的教會,早就受到騷擾了。只是不像在中國的教會那麼明顯。早幾年在中國基督教裡,有所謂的領袖提出要創一個新的神學思想,來迎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去年他們就很具體、很積極地在那些所謂教會的團體裡進行。一個稱為主教的說:因信稱義已經過時了,如今應該以愛來稱義。這話頓成中國的弟兄姊妹所面對的一個難題。從道理上講,愛很容易吸引人,也具說服力,乍聽起來會覺得頭頭是道,但我們曉得,在神面前,只有調整人和神的關係,然後才能解決人在神面前屬靈的難處。所提出的以愛稱義,代替因信稱義,乃是面對人與人的關係,一開始就將人帶離開神的面。 |
|
錯覺裡的愛 |
|
我們常會碰見這樣的事。你對一個人說他沒有信心,他會說是的,我很想信,但我真的信不來。你看見在這裡還有辯護的餘地。但你若對人說,為甚麼你這麼沒有愛心?你會發現被指責的人連抬頭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我們的確承認,沒有一個人有足夠的愛心,所以這個責備一來,人都要低頭,沒有辯論的餘地。因此在神的兒女中間,常常因著這些事情而產生很多難處。 |
|
我們若留意神的話就會發現,神要我們所領會的愛和我們感覺上的愛相距千萬里。所以要尋找這樣的內容,我們不可以從人的感覺、人的感情或人的理解上去找。要真正明白甚麼叫做愛,只能回到神的話語裡。我們也實在需要主自己將我們帶回到祂話語的光中,叫我們真真實實地認識,甚麼是神要我們領會的愛。 |
|
神是愛 |
|
「神是愛」。這句話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這話字句簡單,意義清晰,神就是愛。但當你真正去瞭解的時候,你又會發現似乎不像我們想像那麼簡單,這件事的包含面相當廣。那麼神是愛有甚麼表現呢?表達在那裡呢?是甚麼事將神的愛發表出來呢?感謝神,祂的話讓我們看見,神的愛是透過祂的捨己表達出來的,神的愛是說到神為我們交出祂自己的獨生兒子。 |
|
愛的基礎是捨己 |
|
人提到愛的時候,總是站在接受的地位上去認識。但神將愛一打開,你立刻會看到,愛是在捨己的立場上發表,而且是非常非常深的捨己。羅馬書告訴我們,「為仁人死,為義人死」。仁人—好人,義人—正直的人,有人肯為他們犧牲,這從人的感覺和感情上說,已經是最高的愛,還有誰會放棄自己去成全別人?但神的話給我們看見神所顯明的愛,不是為好人死,不是為義人死,乃是為罪人死,乃是為敵對祂的人死,為製造難處給祂的人死,為那些不值得祂這樣擺上的人擺上了。這才是真正的愛,神的愛就是這樣顯明出來。為了友情擺出來的,那是友誼;為著親屬的關係擺出來的,那是親情。這些都是對的,在人中間也是被羡慕的,尤其在這末世,人與人的關係這樣冷淡的時候,你能擁有一份友情、親情,活在你所認識的人中間,這是可羡慕的。但是當你回到神的話裡去看,神說,你有這些還不夠,而且這些算不上是愛。主曾對門徒說過一番非常嚴肅的話:「人若愛父母、妻子、兒女、房屋、田地,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主不是叫我們不愛父母,不愛兒女,也不愛我們所有的,如果你對你的兒女沒有一點愛,那就很不正常;同樣,作兒女的對自己的父母不尊敬的話,也是不正常。但當人被帶到神面前,主就叫我們看見一個很嚴肅的事實,你絕對要愛你的兒女,愛你的父母,愛你所認識的人。如果你不愛的話,你就不對,但如果你愛這一切超過了界線,就產生另一個不對。你若愛主以外的一切超過主自己,就超過界線了。 |
|
真實的愛 |
|
你真正摸到愛的時候,從一方面你是這樣體會,你能接受那些不可愛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你要把你整個的心思、意念、感情,絕對地放在主的身上。這是非常不容易學習的屬靈功課。不可愛的,你要去愛,但可愛的,你不能把他擺在主之上。弟兄姊妹,這是主自己給我們所看見的,祂是愛,你和祂之間發生難處的時候,你就不知道甚麼叫做愛。因為當神將祂的愛發表出來的時候,你所碰到的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捨己,放棄自己。在人的本性裡,是非常不甘心放棄自己的,而神愛的要求就是放棄自己。因此在主自己的話裡,除了叫我們看見,愛是一個捨己的事實外,又引我們看見另一件事,除了神以外,沒有愛的存在。 |
|
認識人的本身是沒有愛的 |
|
不要以為我愛我的兒女,愛我所認識的人,我就有愛了。當你的兒女頂撞你到一個無法忍受的地步;你認識的人跟你作對到你無法忍受的時候,你就曉得你究竟有沒有愛。你要記得,為罪人死,愛就在那裡顯出來。為頂撞你的人犧牲你甘不甘心?所以你留意,當神說到神是愛的時候,翻過來就是說,人是沒有愛的。我們所擁有的愛,只是感情的發表,是感覺上的舒服,而不是真正愛的本身。所以當「神是愛」這句話一擺出來的時候,一面說出只有神是愛,另一面就指出了人是根本沒有愛的,要榨也榨不出一滴愛來。原因在那裡?是在人墮落的那本質的問題。 |
|
人墮落就是墮落到那個地步,完全為自己,如果任何人、事、物,不碰到我自己還可以接受,但如果有些人、事、物碰到我自己的時候,不管是自尊也好,自愛也好,自憐也好,自以為義也好……特別是碰到我們的自尊和利益,我們就沒有辦法接受了,因為我們的天性一切都是圍繞著自己。因此我們留意,當說到神是愛的時候,就指出了我們的缺欠在那裡。 |
|
人可以活出愛嗎? |
|
人是否能活出愛來呢?感謝神!當神能夠從人的身上活出來的時候,人就有了愛。在人的天性裡,沒有辦法找到真正的愛,只有當神從我們身上能夠出來的時候,我們才會碰到那個愛的成分。特別是在靠近主來之前的這段時間,這些事就越明顯。我們從前常聽到這樣的話,「夫妻好像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很早就有人指出,這些所謂愛情是靠不住的。甚至有這樣的話說,「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衣服破了,可以換掉,但手足呢,你無法將它斬掉」。雖然這些說法強調血親比姻親強,但如今在社會新聞裡,經常為爭財產打官司的是甚麼人?就是兄弟、親人。 |
|
你可清楚看見,人性發展到末後的世代,完全是圍繞自己作中心。既以自己為中心,怎能榨得出愛來呢?根本沒有可能,也沒有條件。如果人要顯露一點愛,他首先要在神面前服下來,讓主來管理他,然後跟隨神兒子的生命去活,在這樣的條件下,愛才可以出來。若不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只會在感情和感覺上轉來轉去,不會接觸到那愛的真實意義。因此我們必須來到神的面前,從祂的話裡去尋找,究竟神的愛是甚麼?真正的愛是甚麼?如此我們才會羡慕,才會追求。如果不曉得那真實的愛是怎樣的,我們就只會用感情和感覺上那種反應來作代替品。 |
|
神的愛是叫我們學習放下自己 |
|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非常完整地發表出神愛的真義,說到甚麼是神所要的愛。當然這一章不是為了講愛,而是解釋愛,是為著教會生活的正常進行而提出來的。因為這問題是從十二章開始,到十四章為止。在教會生活有點混亂裡,怎麼才可以進入正常的教會生活呢?十二章就指出了正常教會生活的一些原則,就是肢體的配搭,然後將身體顯明出來。但你曉得,在人的本性裡,一切都是根據自己,所以你要配搭的時候,不是一講就成功的。因此,在十二章末了,聖靈就藉著保羅說:「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究竟最妙的道是甚麼?就是十三章提到的那個愛,那真正的愛。有了十三章的學習後,再到十四章,就真正進入教會生活裡的交通。沒有十三章的學習,十四章那教會生活的交通是無法學得上去的。因為在十四章裡很著重地說,「凡事都要造就人」,凡事都要學習順服聖靈的管理,不是強調自己的一份。我們的天然喜歡強調自己的那份,如果強調自己那份,就沒有辦法配搭。 |
|
用十四章的話去看,你可以看見,當教會聚在一起的時候,一切都要按規矩去行。然後又說到,在教會交通進行的時候,有一些事是要我們遵守的。比方說,我起來交通,但聖靈在當時感動另一位弟兄交通,不是他要交通,而是聖靈要他交通。我要講的還沒講完,本來應該我講完才讓他講,但那裡告訴我們,不是的,我應該立刻停止,讓他接上去講。如果我們沒有在十三章裡有學習,就覺得我的自尊心受傷,感到好像被人壓下去,你就看不見那是聖靈的管理。為甚麼會有這些事發生呢?我是還沒說完,但我已說到十萬八千里以外去了,離開了主帶領的主題,所以主就要我停下來。如果沒有十三章裡愛的學習,我們不會覺得那是聖靈對我們的約束,只會覺得這是對付我,是某某不給我面子。所以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不是為著講愛,而是為著要叫教會的生活進入正常。 |
|
愛的真義 |
|
十三章究竟怎樣對我們講述那愛的真正意義?因為有很多話,我就把這裡的話歸納成幾件事,使之易於瞭解,那真正的愛是一件甚麼事。 |
|
只作在外面的不是愛 |
|
第一,一切在外面表現出來的,不一定是愛。在這裡你看到有一些話,有人有能力移山,有人可以將他所有的去賙濟窮人,這些都是外面的表現。將他所有的去賙濟窮人,這真是大慈善家!你說,他這樣沒有愛嗎?但神的話就說,他可以沒有愛。他將所有的都給了人,怎麼可能沒有愛呢?在中國人的圈子裡,你會碰到一個團體叫做慈濟,他們做了很多善事,你說,這不是愛嗎?但你要注意那催促他們作這件事的原因在那裡。 |
|
在佛教的思想裡,有一個輪迴的講法,你如果來世想再做人,你在今世就得好好地去做。如果你做得不好,來世你可能變狗,變馬。你不想做狗、做馬,就要好好做人。你常聽別人講,積陰德,做好事,使你有點好的信用存在靈界裡面,這樣,你來世可以再做人。有一次,我看到一張佛教的單張說,為甚麼你們基督徒要吃死屍,你們吃那些牛、豬、雞就是吃死屍。他們結論就是,不要吃死屍,應該對生命愛惜。我心裡想,你以為只有動物才有生命麼?難道植物就沒有生命?你吃素就是愛惜生命麼? |
|
我也碰到過一些佛教的朋友,他們真的不吃肉。一方面是愛惜生命,另一方面是害怕。害怕甚麼呢?就是害怕那個輪迴。我怎麼知道我爺爺、我爸爸、我媽媽,還有我的其他親人在前世是否做過虧心事?如果有,這一世就做了豬,那我能吃得下去嗎?你看,有很多禁忌,那不是真實的愛,乃是為著自己。所以你留意,神的話說,你將所有的賙濟窮人,你可以缺少愛,甚至你可以捨己身替別人被焚燒,你仍然可以沒有愛的成分在那裡。 |
|
有一本英文小說《雙城記》,那真的是捨己身,叫人焚燒,其中有沒有真愛呢?人間的愛,他可能真的有,但如今我們講愛是講神,有沒有神的性情在那裡呢?有沒有神的發表在那裡呢?很多事你不能只看外表,外面所表現出來的,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此,你要留意,真正的愛是叫人遇見神的,不是光叫人在感情上有點激動。一個遇見神的人,他必定是服在神的權柄底下的,他會接受神在他身上一切的管理和帶領,所以不在乎外面的表現。 |
|
愛是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別人寬容 |
|
第二,從第四節開始:「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一大堆的話,愛是一直要求自己,而不是去要求別人,是嚴格地要求自己,所以你看見「不嫉妒」、「不自誇」,是寬大地對待別人,「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這是真正的愛。你可以說,我能赦免他,但我不能不計算。很多時候,我們不單不能不計算,連赦免都捨不得。有一句很有影響力的話,是從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被德國希特拉殘害的事情引出來的:「我們可以饒恕,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但請留意神的話,你不單要赦免,還要忘記。這是真正的愛。不是某某人跟我過不去,就一直在我的心裡,我就是不饒恕他,有空的時候,我把他從心裡拿出來,指著他罵一頓,罵完了又把他放回心裡關起來。真正的愛不是這樣的。 |
|
真正的愛是「不計算人的惡,是不輕易發怒」。不是說你不可以發怒,但不輕易發怒。當你留意到愛的第二個成分的時候,你會很明顯地看到,愛是嚴格的要求自己,寬大地對待別人。愛不是求自己情感的滿足,而是要求神的滿足。換言之,就是放下自己,不放下自己就沒有愛。只有當人被破碎的時候,愛才在我們身上有出路,我們就有愛。 |
|
愛的基礎和界線 |
|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愛的基礎。第六節:「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換言之,愛是建立在真理上的,離開了真理,就失去了愛的條件。約翰二書裡,很明顯地說:「愛你們是因為在真理裡面」。真理是甚麼?真理就是主自己。因此,如果我們能夠發表愛,乃是因為我們活在真理所帶出來的生命裡,而不是活在感情裡。有句話:「愛得不合宜,就叫做溺愛」。不正當的愛還是愛,但卻是愛過了界線。你若仔細讀約翰二書,會發現一個很特別的情形;它上半段一直講到愛,愛,愛,但下半段就講到分別。細看分別的內容,你會覺得很難領會,為甚麼這樣嚴謹?這麼嚴厲?有一個人來到你們中間,你不要接他到你家裡,甚至連問安都不可以。如果你向他問安的話,就在他的惡行上就有份。對於這類的人,你要將他分別出來。上面明明講到愛,為甚麼下面突然講到要分別呢?這樣的交通,怎麼會出自這被稱為愛的使徒的約翰? |
|
真實的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不單約翰是如此告訴神的兒女,保羅也同樣地告訴神的兒女。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從第六節開始,保羅說:「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也未嘗白吃別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作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第十節:「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但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甚麼工都不作,反倒專管閒事,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十四節:「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要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你說保羅這麼沒有愛心,他不與弟兄們交通。 |
|
到底是不跟甚麼人交通?是那些不願接受規矩的人。為甚麼?原來這不和他交通,乃是一個提醒,目的為了叫他甦醒,被挽回過來。因為十五節說:「你不要看他是仇人,要看他是弟兄」。一個真正的愛,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離開了真理,那愛的條件不是消失了,而是換了另一種樣式,這另外的樣式就是停止交通。用另一個角度看,那是一個很嚴厲的懲治,但那嚴厲的懲治卻是為著挽回弟兄。 |
|
馬太福音十八章裡主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跟你過不去,你就直接去找他,指出他的錯來,挽回他。他若不聽,那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指出他的難處在哪裡,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當然是告訴教會的負責人、長老們,若他還不肯接受教會的勸告,就看他像外邦人一樣。你說,我們的主不愛人麼?祂愛人愛到一個地步,連自己都交出來,祂愛人並不等於容讓人在錯誤裡面繼續奔跑。雖然是用一些比較嚴厲的方法來將他挽回,但是那實質乃是愛弟兄。所以弟兄姊妹相愛不是一團和氣,而是彼此造就。 |
|
愛的結果 |
|
還有,第七節說:「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究竟所提的,要包容,要忍耐,要盼望,要相信。是誰做的?愛是甚麼?愛是我照著神的話活出來,將神的真理、神的意思擺明出來的時候,就要叫那些接觸到這件事的其他人都受到影響,他們會包容,會相信,會盼望,會忍耐。是第三者從活出愛的人身上碰到神,他們受到吸引,要去追求愛。 |
|
他怎能包容呢?因為神在他裡面。他怎能相信呢?因為神在他裡面管理。他怎麼能有盼望呢?因為曉得神是他的牧者。他怎麼會忍耐呢?因為神是他的力量。當你留意到這幾句話是說到第三者的反應時,就會看見一個事實—真正的愛的結果。愛是叫神得著滿足,愛是叫我們在神面前去學習,做一個嚴格要求自己而寬待別人的人。進一步說,愛是將我們造就成一個交出去的人,而不是叫我們去作一個接受的人。願主讓我們能夠認識真正的愛,並追求活出那真正的愛。 |
|
■ 王國顯 |